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:2024-10-24 01:12
共1个回答
热心网友 时间:2024-10-28 07:37
朱智贤教授编撰的《儿童心理学》(1962年)是一部专为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、教育学专业设计的教材,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。这部479页,36.9万字的著作在1979年经过修订后再次发行,并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。作为60年代为解决教学需求而编写的教材,它系统地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,共分为11章,按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顺序展开。
该书深入探讨了先天与后天关系的问题,朱教授批判了霍尔、彪勒夫妇和华生等人的遗传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,强调遗传素质只是前提条件,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。他还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,认为它是内部矛盾,如乳儿期儿童对掌握动作和交往的认识需求与低发展水平间的矛盾。朱教授提出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,强调教育需要适合儿童心理发展,通过一系列的量变和质变实现。
在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上,朱教授提出了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矛盾和质的特点,以及主导活动、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划分。他的《儿童心理学》详细研究了0-18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,尤其是学龄期的内容,并结合中国儿童实际,提出理论观点,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。
朱教授的学术贡献显著,他的主要著作包括《儿童心理学》,这部作品因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,体现我国当代学术水平而备受认可。他一生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和18部著作,包括《心理学大词典》和《中国心理学发展特点及教育》等主编工作,以及翻译的外国心理学著作。
朱智贤(1908一1991年),字伯愚,赣榆县赣马人。教育、心理学家。1930年,*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,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。抗日战争开始后,他回国在高校任教。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、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,华北*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,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《心理学报》编委,《心理发展与教育》杂志主编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、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。他是*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。